網絡:統計的平均工資到底有什么用?
前兩天在網上很火的新聞,20個省平均工資出爐,就引來了一大波喊窮、炫富的人。不過,合肥網絡推廣佳達小編在微博中發現,以吐槽聲為多,有很多人質疑這一平均工資不準確。也有的媒體報道說這一平均工資相比較2013年的,確實漲了不少,但有很多人卻指出,工資根本沒漲。其實,在小編看來,這個平均工資一是不夠準確,國內目前仍然存在著貧富差距大的問題,這個平均工資做出來不夠準確,很多人是被平均的。二是,這個平均工資確實沒多大意義,了解了這一現狀后,誰還能說這一平均工資就代表國民的工資水平呢?不夠準確的數據著實沒什么意義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6月15日,20個省、直轄市2014年的平均工資數據均已出爐。其中,北京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是目前全國唯一突破10萬元大關的地區,但根據網上的調查顯示,針對“你去年一年掙了多少工資?”的問題,36% 的參與調查的網友去年掙了“2-4萬元”,遠遠低于北京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。數據顯示,去年收入“4-6萬元”的占26%,收入“6-10萬元”的占20%,收入“10萬以上”的僅占18%。
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指出,這樣的統計數據是有失公平的,現在公布的平均工資本身是偏高的。社會平均工資的統計范圍是規模以上企業人員的平均工資,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并沒有納入進去,也就是說,低收入人群恰恰是被平均的那部分群體,這部分群體的工資漲幅遠沒有那么高。
而在合肥網站推廣佳達小編看來,對于平均數據,民眾感受與官方數據的錯位,隱含著社會焦慮。而如何消除這一焦慮,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